職業教育如何獲得真正的“社會認同” |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啟示 |
2009年秋季學期起,國家開始免除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2010年初,各地紛紛推出了針對職業教育的各項優惠措施。隨著諸多“利好”政策的出臺,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騰飛的時機。
然而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底氣”明顯不足。究其根本,在于社會對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
專業設置緊跟社會“潮流”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在校生逾3000萬人,占據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下職業院校“搶眼”的就業數據也令人驚嘆不已。選擇職業教育、學得職業技能,已然成為許多人規劃人生的起點。
然而,數據上的“輝煌”并不能掩蓋職業教育面臨的“窘境”。其中,專業設置滯后于社會發展,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專業學習與現實需求脫節,致使許多職校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不得不“從頭再來”,絲毫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優越性,更難以使職業教育獲得社會和企業的真正認同。
對于辦學時間并不是太長的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而言,緊跟社會“潮流”始終是專業設置的“信條”。學校創辦者葉念喬和他的同事們深知,社會接受與認同將直接關系到自己創業的成敗。1995年創辦之初,學校就將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以社會需求確定專業方向。他們首批開設的“計算機”和“幼師”專業,就是經過細致市場調查的結果。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擁有了29個專業,涵蓋工科、經管、外語、藝術等個大門類。其中,不乏模具設計與制造、室內設計技術、動漫設計與制作、產品造型設計這樣反映社會潮流的專業。
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學校位于世界制造業中心“珠三角”,那里擁有世界上最為密集的制造業集群,也由此產生了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為了緊跟世界制造業潮流,學校陸續開辦了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國際貿易實務、物流管理等多個專業,將社會需求有效轉化為學校的辦學動力。
2007年1月1日,國家財政部制訂的新會計準則開始實施,此舉使具備國際財務知識的會計人才成為“搶手貨”。為了搶占這一人才“高地”,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加強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并計劃以此為基礎輻射帶動會計與統計核算、旅游管理等專業的發展。近三年來,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需求人數與實際就業人數比例一般在1:2左右,有些單位甚至一次性“預訂”多名畢業生。
這幾年,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保持每年新增3個左右專業。根據規劃,學校今后五年的專業發展將逐步從數量擴張為主轉變為質量建設為主的軌道上來,以專業建設帶動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學校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12年形成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科學合理、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專業結構,專業數目達到40個左右。
教學過程融入職場“實戰”
每年到八九月份,都會看到大批的貨車、吊車、叉車頻繁進出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各種數控、模具、汽車配件、機電設備被運進實訓大樓……這些裝備,都是學生們進行現場實踐操作的“武器”。近年來,學校根據教學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置各種教學儀器設備,旨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實際操作能力,讓他們走入職場之前盡早進入“實戰”狀態。
職業教育既然是一種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模式,教學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讓所學知識能夠“用得上”。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不僅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調整教學計劃,還將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將職場“實戰”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之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制勝法寶”。
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在課程設計和教材開發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學校要求各門課程都必須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改革與建構課程內容,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理念。與此同時,鼓勵學校教師與行業專家合作開發創新型教材,以適應“就業為導向”、“能力為中心”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要求;鼓勵教師開發包括紙質教材、音像媒體、網絡課件、教學素材庫、電子教案和多媒體教學軟件立體化教材。
要想“士兵”在實戰中獲勝,“指揮官”的實戰經驗必不可少。學校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通過參與實訓室的建設和改造來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鼓勵教師獲取職業技能鑒定資格認證。與此同時,積極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比例。《運輸包裝》課程更是直接將課堂搬到實訓室。教師邊講課,邊演示,邊指導;學生邊學習,邊動手,邊提問,實現了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的全面結合。
實習與實訓,是職業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在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實習實訓的形式與內容更具特色,也更有實效。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課程組教師推出了“項目教學法”,使學生充分體驗職場的運行模式。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以真實企業的營銷活動為載體開展實踐活動,不僅要對合作企業的營銷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還要利用分析結果對該企業的經營定位進行評價,最后應用本課程專業知識對企業的營銷戰略進行設計并付諸實施。全過程下來,猶如親身運營一家企業,實踐操作能力大為提高。一位經歷了“實戰”洗禮的同學說:“經過這次‘演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近幾年,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拓展學生的實踐范圍,與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番禺、南海、東莞、順德等珠江三角洲地區1000多家企業建立了友好作關系,與150多家企業簽訂了互為基地協議,在60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就業基地。學校創辦至今,已有近30000名畢業生經學校的分配和推薦在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主的企業和其他用人單位工作,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8%以上。2009年11月28日,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招聘會,3300多畢業生引來了6000多個崗位,平均一個人可以“撿”兩個崗位。
培養目標符合企業“期待”
基于自身生產發展的需要,企業對于人才總是有著許多“期待”。這種“期待”既包括實際操作的能力,也包括學習提高的能力,甚至還希望他們具備相當的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對于現代職業院校而言,只有盡一切可能滿足企業的這些“期待”,才能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東連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西接粵西及海南、廣西,北邊與粵北地區相連。身處其中的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猶如一座架在廣大內陸腹地與“珠三角”之間的橋梁:一面是渴望學得技能有所發展的學生,一面則是渴望引進人才實現效益的企業。
為了與企業的用人需求直接接軌,學校邀請相關企業一起制訂專業課程標準,將用人單位的“期待”有機融入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目前,學校的一批“品牌專業”,如燈具與環境照明設計、數控加工與編程、冷沖壓模具設計等的課程標準中,都留下了企業具體而細致的要求。有了這些實際、實用又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標準,學生們學習的目的性更強了,學習效果也更加明顯了。在此基礎上,學校針對企業生產具體環節的需要,適時推出了“訂單式”培養模式,為關聯企業“量身定做”人才。“這里的畢業生,都可以算得上是‘老員工’了!”學校的一個長期合作企業這樣評價。
冷沖壓模具設計是模具專業的重點課程,也是模具專業人才的“必修課”。為了實現“課程內容項目化、理論內容實踐化”的目標,學校不僅邀請大型企業參與課程標準的設計,還按照實際生產的要求建立起理論課堂與實訓場所“二合一”的教學環境,按照企業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并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編寫教材、指導書,通過大量的直觀的三維造型、形象的動畫效果,讓學生全方位體驗“生產氛圍”。
為了維持企業參與教學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校還建立起了各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引導校企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委員會由專任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每年召開一至兩次研討會,討論專業發展規劃、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校企之間實現資源共享。此外,校外專家還可以參與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就業指導和專業評估等工作,為學校的全面發展“建言獻策”。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是許多企業上崗的“硬指標”。為了使學生順利就業,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一專多能、一生多證”的新目標,引導學生在參與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完成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以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為例,他們在畢業之時就可以獲得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數控加工工藝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級(高級)數控操作工資格證書、中級(高級)制圖員職業資格證書、中級(高級)車(銑)工操作工職業資格證書等。2006級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取得“雙證書”比例達到92.90%。
十余年的潛心奮斗,終于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等領導都到過學院視察。回顧走過的歷程: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在2004年被評為全國和廣東省“先進民間組織”,2005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2005-2008年連續4年名列“廣東省民辦高校十強”。談到未來,董事長葉念喬躊躇滿志:“作為一名盟員,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一樣的。我們的目標是將學校建設成為廣東省內著名的職業教育高等學府,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更多有文化、有理想、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才!”
try { showAd(3,0,1); } catch(ex){}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
英超 | 始兴县 | 金华市 | 珠海市 | 邯郸市 | 夏津县 |